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新闻中心>>浦小:融学科之力 品中秋之韵

浦小:融学科之力 品中秋之韵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8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娟


   一年一度中秋至,一年一度月最圆。中秋佳节,构筑出人们最亲切的羁绊,最深刻的记忆。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育人功能,高年级各学科老师协同育人,带领学生多角度走进中秋佳节,感悟中秋节所承载的独特内涵。

一首诗词说牵挂,一轮明月送相思。语文课前的3分钟,同学们诵唐诗,吟宋词,感受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中秋之思。那“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的桂花之秀;那“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的月之皎洁;那“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的归心似箭;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娟。”的深深祝福……都牵动着孩子们的心绪。

一朵绒花表衷情,一双巧手寄相思。美术课上,一根根五颜六色的绒条在同学们上下翻飞的巧手中变幻出栩栩如生的百花,为中秋佳节平添出许多绚丽缤纷的色彩。

一首歌曲扣心扉,唱月唱人唱相思。音乐课上,同学们沉浸在优美婉转的《水调歌头》中,在歌曲的起承转合里,感受苏轼的浪漫与旷达。

一块月饼齐动手,你揉我捏品团圆。劳动课上,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月饼的制作过程,鼓励同学和家人一起动手制作创意十足的个性化月饼。假期里,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揉面团、擀面皮、包馅料……孩子们把中秋节的那份热闹团圆揉进了月饼中。

一次研究追溯源,上弦下弦新满月。科学课上,同学们分享着自己发现的月相变化。在科学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在讨论中思辨,在思辨中明晰月相背后科学规律。接着,语文老师趁热打铁,介绍了古诗词中隐藏的月相变化,从唐代贾岛的《三月晦日送春》,到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学生又从诗词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月有阴晴圆缺”的文化底蕴。

明月在诗词中,明月在绒花上,明月在歌声里,明月在月饼中,明月在远眺中。传统佳节与多学科融合,学生在五育并举的联合实践活动中,提升了各项能力,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了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文字、图片:刘娟   审核:徐丽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